跳到主要內容區塊

一生貢獻國家愛國情不滅

         放大字型圖示 放小字型圖示 列印圖示


 我是毛漱濤,湖南瀏陽人,民國十三年生,小學畢業後負笈離家,於南京市就讀中學,這所學校是為紀念民國十四年發生在上海的五三慘案而設立,辦學宗旨在於鼓勵學生讀書不忘救國,毋忘日軍濫殺同胞的國恥,爾後學成能從軍抗日。
民國二十六年抗戰軍興,因淞滬戰役爆發,學校只得一遷再遷,經武漢、長沙,最後落腳在資江上游一處名為益陽天灣小村復校,雖地處偏僻,但也帶起了湘西一帶的讀書風氣。我在長沙時曾報考兩次空軍幼校,皆因年紀太小及身高不足而未獲錄取。
民國三十二年底常德會戰後國軍戰況吃緊,當時就讀高二的我毅然投筆從戎,派至薛岳將軍領導的第九戰區兵站總監部直屬第九分站服役。當時我軍與日軍對峙於湖南湖北兩省交界新牆河兩岸,九分站在湖南湘陰城郊設站,補給國軍糧彈武器。三十三年春,日寇南侵,部隊在日本軍機的轟炸中搶救軍品物資向西撤退,經寧鄉到達寶慶。
兵法有云:「兵馬未動,糧草先行。」押運物資部隊走遍了湘西一帶。衡陽被圍後,為支援第十軍的各部隊,先在湘桂公路口洪橋設站,後遷茅洞橋。後方運補的糧食彈械十分充足,可惜衡陽失守;而當日軍騎兵現蹤橋上時,更放火焚燒民房,一時濃煙蔽天,爆炸聲響不斷,在這樣的困境中,部隊也只能持續遷徙。
之後經祁陽、嘉禾、藍山,部隊在九嶷山的大橋、馬頭鋪設站,補給入湘的川軍。任務結束後,由永明進入廣西,這裡是李宗仁將軍領導的第二戰區,在桂林短暫停留後,再回湖南,經江永跨越粵北,由汝城進入江西。第九戰區的長官部設在桂東,他們在上猶設站,在上猶、營前、鵝形一帶儲備糧彈,我被派守在鵝形看守彈藥,友軍則在崇義設糧庫、在遂川闢建機場。三十三年就在此地度過了農曆年,翌年抗日戰爭終告勝利。
抗戰結束後,大隊國軍乘船順水而下,贛江兩岸聚集了許多民眾持著國旗歡呼揮舞,共慶抗戰勝利。部隊繼續航行至九江對岸的湖北省黃梅縣,在小池口登岸後再行軍數公里,在孔壟小鎮設站,補給附近兩座日軍俘虜營的米糧。我軍對日軍俘虜可謂仁至義盡,最後送日俘在九江上船,赴上海換船送回日本。
任務結束後,我在江西南昌辦理復原。民國三十八年春,湖南全省各縣轉業軍人全遭解職,一時人心惶惶,於是我又再度從軍,分派到六十四軍一五九師四七五團第一營,擔任情報軍官,在海南島與土共及雷州半島來攻的共軍作戰,三十九年五月隨軍來臺。
這一段翻天覆地的歷史洪流裡,我很驕傲的參與了抗日救國、保衛及建設臺灣,我現已屆九七高齡,這一生都貢獻給國家,只要我還在,愛國的熱血就永不會冷卻。
【作者速寫】毛漱濤,中央軍校第二分校十九期畢業,民國六十五年上校軍官軍職外調,民航局臺北航空貨運站人二室副主任退休。此文為毛漱濤女兒毛淑華紀錄整理。
(點閱次數:700)